线上白银配资 华南农大教授吴珍芳:立志深耕畜牧业25年
近日,25年扎根于猪遗传育种科研与教学一线的吴珍芳,荣获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。吴珍芳是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、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。他牵头组建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以及广东省及华南区域畜禽种质资源库。
如今,吴珍芳在业内声名赫赫。但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,其实并不了解畜牧专业,“一提到畜牧学,我脑海中莫名出现在大草原上骑马的场景,不由得心向往之”。
求学过程中,教师们的言传身教,在他心中播下了立志畜牧的种子。懵懂入行后,吴珍芳开始意识到,养猪是事关国民经济的大事,培育种猪是一项值得为之付出的事业。
有关数据显示,中国人一年要吃掉7亿头猪,生猪种源的自主可控非常重要。在瘦肉型猪消费大增的市场背景下,尽管规模化瘦肉型养猪业兴起,但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只能依靠引进国外种猪品种来满足庞大的消费需求。
“外国种猪价格高昂,每头猪约需花2.5万元至3万元人民币,关键是买的不是最好的。”吴珍芳说,以前我国很多地区的种猪产业陷入“引种—退化—再引种”的不良循环中,国外种猪引进繁育后,如果没有持续选育,品种就会退化,因此不得不持续地进口。包括吴珍芳在内的很多科研工作者,投身于猪育种事业中。
1998年,吴珍芳博士毕业后,来到华南农大任教。很快他便被派驻到广东温氏食品集团,进行校企合作。在华南农大与温氏合作的二十多年中,吴珍芳主持培育了“华农温氏Ⅰ号猪”和“温氏WS501猪”2个国家畜禽新品种(配套系),2个品种都得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。
“现在种猪已经不需要依赖进口了,我们的猪育种工作不比国外先进水平差。”吴珍芳表示,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坚,我国种猪育种在技术方面已经与国际并跑。目前,我国核心种源自给率已超过95%。
有没有种猪从幼年阶段,就能被判断出具备优良基因?这将节省培育资金和时间。沿着这条思路,吴珍芳和团队进入分子生物学育种阶段的研究探索。
他们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晓湘团队合作,建立了第一代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的全基因组选择技术,并推广应用。
吴珍芳表示,“只需在刚出生的小猪耳朵上取一滴血,通过基因检测,就可基本判断小猪日后长得快不快,瘦肉率高不高,肉好不好吃”。
据介绍,在这项专利技术研发前,一头猪的检测成本高达1000元。2015年,吴珍芳建立的全基因组选择技术,将成本降至350元/头。2018年,吴珍芳团队创制的种猪基因育种芯片,进一步将成本降低到100元/头以下。
沿着这条道路,吴珍芳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,取得了累累硕果。他们提出“兼用品系”和“一优先两同步”等猪育种新理论,创新四元和五元杂交育种等新技术,形成了系统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瘦肉型猪育种方案。其中,团队自主创建的基因组选择技术体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
为顺应本土的饮食需求,吴珍芳团队还选育出了瘦肉更多的种猪。吴珍芳具体解释说:“外国的‘杜长大’多用于加工肉,不完全适合国人的鲜肉需求。四川人喜欢吃回锅肉,猪肉要带点肥;广东人喜欢煲汤,排骨价值大,这都需要不断改进猪的品种。”
在百余名研究人员的共同参与下,吴珍芳团队以世界优秀种猪个体为育种素材,坚持本土化选育,培育出了2个国家审定的高效瘦肉型猪新品种(配套系)。该品种瘦肉率达到65%—66%。种猪新品种在全国23个省份550余家养猪场应用线上白银配资,累计出栏肉猪1.5亿余头,创产值3200余亿元,带动农户增收330余亿元。(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蒋颖妍陈芃辰记者刘盾)